首页 | 中心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术研究 | 人文影像库 | 名师工作室 | 党史学习教育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友情链接
访问量统计:
基本情况
当前位置: 没有给当前位置指定栏目ID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介绍

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市,把中、老、缅、泰、柬、越6个国家连在一起,并有长达486公里的国境线,使得普洱市有4个县的16个乡(镇)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并与泰国和柬埔寨相邻,被誉为 “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普洱全市面积45385平方公里,总人口257.6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1%,所辖10个县(区)中有九个民族自治县,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西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普洱世居民族主要分属四大族群,如氐羌系的拉祜族、彝族等,百越系的傣族、哈尼族、壮族等,百濮系的佤族、布朗族等,槃瓠系的苗族、瑶族等,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普洱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呈垂直分布蜂房结构的各个文化单元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在一起,各自独特的文化样貌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形成了普洱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多元并存的文化景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洱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守土保疆,组成了典型的多民族和谐共处大家庭,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边疆各族人民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就诞生在这里。历史上,这里曾立下誓言: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洱学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与普洱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2020年11月25日,普院发【2020】117号文件,以下分别简称研究院和博物馆),原加挂在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合署办公。2021年4月20日,中共普洱学院委员会下发《中共普洱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机构设置方案的通知<普院党发【2021】16号>》,撤销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将其职能并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并兼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研究院正式作为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运行。

一、研究院指导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七一”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普洱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学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民族文化研究和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合作的需要,着力提升本研究院的科研实力,为学校服务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二、研究院工作任务和目标

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为思想教育基地,配合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和科技处的协调部署下,充分依托学校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学术人才,构建学术团队。

3.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课题(项目)为导向,立足本土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产出系列成果。

4. 与校内外、国内外各高校、组织开展多边合作交流,进行跨学科、开放式的合作研究工作。

5.适应普洱学院应用型地方高校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构建产学研融合模式,积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普洱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版权所有